你有没有想过,花360万欧元,一口气把宝马M家族半个世纪的“神车”都打包带走?不是做梦,这事儿真要发生了。苏富比拍卖行最近搞了个大动作,推出一套名为“最佳M收藏”的专场,整整22辆经典宝马M车型,从1975年的2002 Turbo到2023年的M4 CSL,横跨53年历史,几乎就是一部能开上路的M品牌编年史。这些车不少里程数还跟新车差不多,简直是收藏界的“未拆封盲盒”。如果你是宝马M的铁粉,看到这份清单,怕是心都要跳出来了。
先说那辆1975年的2002 Turbo,这可是宝马M精神的起点,比M部门正式成立还早几年。它可不是普通的2002,涡轮增压在那个年代可是尖端科技,配上狗腿五速变速箱,操控感直接拉满。你能想象开着这辆“老咕噜棒子”穿梭在70年代的德国高速上,排气声浪不大,但那种机械感和纯粹的驾驶沟通,现在的新车根本给不了。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派绅士,不张扬,但懂的人一眼就上头。
再看1980年的M1,这车现在就是艺术品级别的存在。中置引擎、拉风的三色拉花,当年可是对标法拉利和兰博基尼的狠角色。苏富比预估它能拍到60万欧元,说实话,这价格对一台40多岁的老车来说不算离谱,毕竟全球才399台量产车,能上路的越来越少。它不是“买菜车”,它是能开的博物馆展品,是宝马向世界宣告“我也能造超跑”的宣言。
E30 M3 Evo绝对是收藏家的心头好。2.5升四缸机,拉到7500转红线,声浪跟割草机似的,但那股子战斗气息,现在听都让人起鸡皮疙瘩。敞篷版的E30 M3则走的是另一种路线,阳光、风和机械感的结合,周末兜风简直不要太爽。这两台车放一块,一个像战士,一个像诗人,但骨子里都是M的倔强。
到了90年代,Z1那下拉式车门现在看依然科幻,E36 M3的3.0升S50B30发动机,动力输出线性又暴躁,是很多老车迷心中的“驾驶玩具”。有意思的是那辆英国赛车绿的E36 M3 GT,外表低调得像个公务员,但为了合法上路而生产的版本,全球稀有,估价反而是达喀尔黄的两倍。这说明什么?在收藏圈,稀缺比张扬更值钱。你以为的“劝退”配色,其实是“真香”定律在打脸。
时间跳到2000年后,E46 M3 CSL登场,车重轻了,碳纤维车顶,动力调校更激进,被誉为“最后的纯粹M3”。还有那个被车迷戏称“小丑鞋”的Z3 M,外观争议大,但底盘扎实,开起来意外地有乐趣。E82 1M更是“小钢炮”里的神车,手动挡、后驱、3.0T六缸,现在二手市场都“跌冒烟了”,可懂行的人知道,它的驾驶质感顶呱呱。
更稀有的来了——2003款Alpina Z8,这车本身就稀有,再加上Alpina的调校,豪华与性能的结合体。还有那台E90 M3 CRT,限量67台,这辆才跑168公里,简直是封存状态。这车为了轻量化和赛道化,砍掉了很多舒适配置,空调都能选装,你说它是“床车”?不,它是为赛道而生的偏执狂,普通车主怕是开一次就“气的蹦起来”。
至于亮橙色的M3 GTS和最新的M4 CSL,一个代表了上一代M的极致轻量化,一个则是当代M部门对赛道精神的致敬。M4 CSL干到1970公斤,用了大量碳纤维,百公里加速3.7秒,这哪是家用车,这是能上路的赛车,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。
不过,这套收藏再牛,也有遗憾。M5全军覆没,要知道这可是高性能四门轿车的鼻祖之一,从E28到E60,哪一代不是“装逼利器”兼“驾驶玩具”?还有X5 M这种开创高性能SUV先河的车型也没影,虽然理解——老SUV在收藏市场确实不吃香,但少了它,总觉得M的版图不完整。
横向比比,要是你预算差不多,是选这套收藏,还是去搞一台全新的M5 CS?新车有L2级辅助驾驶、三电技术稳定、零衰减的性能,开出去也是“走路摇头晃脑”。可老车呢,每一台都有故事,有灵魂,修车可能修到崩溃,但那种机械质感和历史厚重感,是新车给不了的。就像你吃惯了预制菜,突然来一顿柴火灶炒的家常菜,味道可能不精致,但上头。
再看保时捷的GT系列收藏,或者法拉利的F40、F50组合,它们也贵,也稀有,但宝马M的特别在于,它更贴近普通人。M3、M5这些车,当年可是能买到的“国民神车”性能版。它的传奇不是只属于富豪,而是属于每一个踩下油门就热血沸腾的驾驶者。
所以,这套“最佳M收藏”到底值不值?360万欧元买22台经典,平均一台16万多欧元,很多还是估价下限。对普通人来说,这数字“天塌了”也买不起。但对顶级藏家,这可能是这辈子唯一一次打包带走M历史的机会。
如果是你,手握这笔预算,你会怎么选?是全部拿下,还是只挑最心水的那几台?又或者,你会给这份清单补上一辆E39 M5或者E60 M5 CS?这样的宝马M收藏,你爱了吗?
配资行情最新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