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喝武夷岩茶的,谁没听过那句“香不过肉桂,醇不过水仙”?比起肉桂张扬的桂皮香与花果香,水仙,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枞水仙,靠的是一股子深邃悠长的“枞味”勾人魂魄。
水仙这茶,年份是金。小树苗(幼龄)基本不采,青壮年(高枞)初露锋芒,而真正能称得上“老枞”的,至少得经历半世纪风雨。树龄越过五十年、甚至百年的门槛,那茶汤里的醇厚感便层层积淀,独特的“枞味”也愈发清晰、深邃,成了老茶客们心尖上的惦记。难怪近年岩茶圈流传:“喝岩茶的尽头是老枞水仙”。
“枞味”诱人,“科技”横行
人红是非多,茶红造假起。老枞水仙身价看涨,一股“科技枞”的歪风也悄然刮起。部分黑心商贩,动起了歪脑筋,想用“科技”手段,炮制出那本该是岁月恩赐的“枞味”。
这“科技枞”的猫腻,核心在于一种叫“石花菜”的东西。据圈内人揭秘,造假套路主要有两招:
香料包: 把普通水仙茶和用纱布裹紧的石花菜,一起丢进焙笼炭焙。高温之下,石花菜的木质味便强行“熏”进了茶叶里。
枞味香水: 更“精致”点的是,先把石花菜加水熬煮,熬出浓烈的“木质香水”(石花水)。接着,把走水焙过的低龄水仙茶烤热,趁热喷洒上这特制“香水”,最后再炭焙定型,伪装出老枞的韵味。
真假枞味,舌尖辨乾坤
这种“速成”的科技枞,骗得了鼻子一时,骗不了嘴巴和喉咙。干茶闻起来,那枞味就透着股刺鼻、不自然的劲儿。泡开来,头两三道茶汤可能还能唬人,但“枞味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,断崖式下跌。喝下去更是露馅:茶汤发苦,舌头发干,喉咙像被什么东西“锁”住一样发紧,体验极差。
而真正的老枞水仙,它的枞味是山场风土的滋养、漫长树龄的沉淀与制茶师傅匠心共同孕育的结晶。那枞味来得清幽自然,像山间晨雾般层层递进,融入茶汤。入口醇厚饱满,不苦不涩,咽下后喉咙是润的、舒服的。耐泡度也高,枞味绵绵不绝,即使茶冷了,杯底冷香依然清晰可辨。
揭开“枞味”的底色
那么,这让老茶友沉醉的老枞“枞味”,究竟是什么香?它的秘密又藏在哪里?
近期研究为我们揭开了部分面纱。科学家们发现,老枞水仙的枞味绝非单一香气,而是一曲由木质香、糯米香、粽叶香交织的和谐乐章。
深入分析发现,这迷人的复合香型背后,是数种香气物质的精妙协作:
木质香为骨架: 主要来自一种叫“茶螺烷”的物质,它是陈年茶叶中常见的“老木头”底韵担当,贡献巨大。此外,像“δ-癸内酯”这类物质,低浓度时带甜香,高浓度则与木质香融合,增添层次感。还有“二氢猕猴桃内酯”等,都在共同编织着这沉稳的木质基底。
糯米香是灵魂: 关键角色是一种叫“2-乙酰吡咯”的化合物。它拥有极低的“气味门槛”,一点点就能释放出类似香糯米饭的温润甜香,直击人心。其他几位“配角”则在一旁强化着这份独特的米汤感。
粽叶香的“点睛”: 这种类似干粽叶或干草的清雅气息,则与“香豆素”等物质密切相关,为整体枞味增添了一丝山野的清新与怀旧感。
所以说,老枞水仙那令人沉醉的枞味,是岁月在茶树体内雕琢出的复杂化学反应。它层次丰富,融于醇厚茶汤,带来的是极致的感官享受。这绝非简单喷洒“木质香水”或炭焙“香料包”所能企及。品饮老枞,品的不仅是滋味,更是时光的厚重与自然的馈赠。面对市场上纷乱的“科技枞”,茶客们唯有擦亮眼睛,方能识得那真正的岁月陈香。
配资行情最新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