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日本还值得咱们天天盯着?”刷手机刷到这句话,我差点笑出声。隔壁工位的小王立马抬头:“我爷爷那辈一提日本就攥拳头,我现在一提日本就刷机票,谁还怕谁啊。”一句话把办公室气氛点燃,大家七嘴八舌,像开闸的水。
真别笑,这种反差就是今天的日常。三十年前,谁家要是有一台松下彩电,能摆客厅正中央当祖宗供着;现在谁家要是还抱个索尼大砖头,邻居都怀疑你穿越了。那会儿绿皮火车咣当咣当,新干线嗖地一下,差距大到让人心里发凉。可凉着凉着,咱们自己把高铁飙到三百五,车厢稳得能立硬币,再回头看日本的新干线,像老爷车喘粗气。
数据摆桌上更直白。1985年广场协议一签,日元被美元拽着脖子往上提,出口瞬间瘸腿。日本企业慌了,拼命往房地产里砸钱,东京地价能买下整个美国,听着像笑话,结果泡沫啪一声炸了,银行哭、企业倒、老百姓背着贷款二十年喘不过气。咱们这边呢?GDP从人家零头一路追到十九万亿,日本只剩四万亿出头,连零头都不够。这不是超车,这是换赛道。
有人不服气,说日本技术底子厚。厚在哪儿?手机早被国产机打得找不着北,家电卖场里松下、夏普缩在角落,价格比小米贵一倍,功能还少一半。汽车更惨,丰田、本田油车卖不动,电动车慢半拍,国内销量腰斩再腰斩。年轻人逛车展,围着比亚迪、蔚来转,谁还记得日系三杰?技术这东西,不进则退,退着退着就成了背景板。
再说旅游。以前去日本抢马桶盖、抢电饭煲,回国当宝贝。现在打开购物清单,保温杯国产的轻一半,电饭煲国产的能连WiFi,连药妆店都被中国代工厂包圆。朋友圈晒图,东京银座冷清得像县城步行街,大阪心斋桥拉客的中文比日语溜。不是咱们不去,是去了发现没啥可买,钱包都懒得掏。
军事?更别自己吓自己。日本想修宪,想扩军,可兵得有人当,船得有钱造。年轻人宅家打游戏,自卫队招兵广告贴到动漫展,报名率还赶不上考公务员。船厂造一条护卫舰得抠抠搜搜五年,咱们这边下饺子一样一年好几条。体量摆在这儿,小胳膊再抡也掀不起大浪。
说到底,怕日本是上一代人的肌肉记忆。爷爷辈饿过肚子,看见日本货就想起“人家吃面包我们啃红薯”;父辈挤过绿皮车,看见新干线就想起“人家一小时我们晃一天”。记忆像老电影,一遍遍重播,可现实早换了片。咱们现在愁的是芯片能不能再突破,航母能不能再多一艘,谁还天天盯着隔壁岛国的脸色?
心理惯性最顽固。就像小时候怕黑,长大了知道灯一按就亮,可偶尔路过黑巷子还是心里打鼓。对日本也是,明知道它翻不起浪,可一刷到“日本又参拜神社”还是忍不住骂两句。骂完该干嘛干嘛,国产电车照样开,国产剧照样追,日子照过,太阳照升。
年轻人早就想开了。他们出生在中国GDP世界第二的年代,手机里装的是国产App,开的是国产电车,看的是国产特效大片。日本对他们来说,是动漫、是寿司、是樱花打卡地,不是洪水猛兽。你问他抵制日货,他反问:“为啥要抵制?好用就买,不好用就扔,多简单。”这不是忘本,是自信长在了骨头里。
老一辈也别急着叹气。当年咱们勒紧裤腰带追人家,是为了让后辈不用再看谁脸色。现在后辈做到了,他们买国货不是因为爱国绑架,是因为真香。爷爷看着孙子用国产手机打游戏,嘴上嘟囔“小鬼子当年可凶”,心里其实偷着乐:再也不用攒半年工资买台彩电当传家宝了。
说到底,日本从主角变成了背景板,不是它多惨,是咱们跑太快。就像长跑比赛,你套圈了,对手还在原地喘,你总不能回头陪他散步吧?该干嘛干嘛,继续往前冲,前面还有更大的赛道。
所以下次再刷到“日本又咋了”的新闻,笑一笑划过去,别浪费流量。咱们得操心的是星辰大海,不是隔壁岛国的浪花。你说呢?
配资行情最新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