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离世之后,曹丕迅速迫使汉献帝将皇位拱手相让,随即他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魏国。
曹丕登上帝位后,刘备与孙权亦不甘示弱,相继自立为帝。
刘备登基称帝之际,为表彰功臣的赫赫战功,特命匠人精心锻造了八柄锋利无比的宝剑。
谁曾获得刘备所赠的宝剑?是否有人本应接受却未领取这把宝剑?
武器的意义
自古以来,登基称帝乃是国家大事,非同小可,岂能轻易为之。若欲令天下百姓心悦诚服,认同您的帝位,则您须具备称帝的相应资格。
刘备具备成为皇帝的资格,他所欠缺的却是那份身份的象征。
他登基为帝,自是少不了象征权力与天命的信物,恰似那块刻有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的至高无上之玉玺。
然而,刘备显然无法将那传国玉玺收入囊中,于是他只得自行制作了一枚信物以资证明。
他该如何选择信物?刘备于是与诸葛亮商议,是否可以再造一枚传国玉玺作为凭证?
诸葛亮心知此举颇有欠妥,然玉玺之存在自是不可或缺,然而仅凭此一枚玉玺,却不足以充分证明任何事实。。
昔汉高祖刘邦挥剑斩白蛇,赤霄剑遂成为其象征,是以诸葛亮乃建议刘备仿效,铸剑以为信物。
事实上,这并非刘备首次涉足兵器铸造。在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第一回中,刘备便曾为他的三兄弟锻造了兵刃与铠甲。
自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之日起,他们随即邂逅了两位显赫的商人。。
这两位杰出的商人,深受他们三人心怀家国之情所触动,遂慷慨解囊,赠予他们初始物资,其中包括五十匹精选骏马、五百两金银,以及一千斤坚固的镔铁。
刘备手持千斤镔铁,为三位兄弟精心锻造了铠甲与武器,其中亦包括他本人的双剑、关羽的阔刃大刀以及张飞的蛇头长矛。
固然,这仅是小说中的描绘,历史上的关羽并未执掌青龙偃月刀。
每当提及铸剑,刘备便不禁回想起昔日兄弟三人于桃园结义的那一幕,而如今,三兄弟之中已有一人离我们远去。近期,关羽败北,不幸丧命,东吴乘机偷袭荆州,自此,刘备与东吴的关系彻底破裂,水火不容。
实则刘备心中亦明,若欲重振汉室,实难摆脱东吴之助。若其挥师东进,进攻吴国,恰如步入曹操所设之陷阱。
目前刘备所面临的抉择仅有二途,一是挥师东进,对东吴展开攻势,以决裂之势为逝去的兄弟讨还公道。
第二条途径则是选择隐忍不发,佯装一切如常,维持与东吴的和平关系,至多不过是向其索求些许补偿。
至于刘备所抉择的道路,历史已然昭告于我们。至于其选择是否正确,历史同样给出了明确的答案。
刘备深知其进攻东吴的谋划与诸葛亮的志向相悖,遂决意不带诸葛亮同行。
那场夷陵之火,虽令蜀汉军队遭受重创,退兵而归,却也并非空手而回。
关兴于农家借宿之际,不期然遇见了亦来借宿的潘璋。适逢那农家神龛上供奉着关羽尊像,潘璋踏入屋内,一时惊慌失措,几乎跌倒在地。
关兴借此良机,果断挥刀斩杀了潘璋,重夺了当年刘备所赐予关羽的那柄青龙偃月刀。
每人的武器都承载着非凡的意义,纵使关羽已魂归九天,其首级亦落入曹操之手,但只要这柄利刃能够重归己手,此战便不算徒劳。
曹操对关羽尤为敬重,特地选用上等木材为其打造了遗体,并对之进行了隆重安葬。关羽此生,可谓无憾矣。
称帝铸剑
纵然关羽已英勇捐躯,然而对其应有的尊崇与厚待,绝不可有丝毫疏忽。在诸葛亮的严格监造下,刘备从金牛山提炼铁精,锻造出了八柄锋利无匹的宝剑。
此事于正史中并无记载,亦非源自《三国演义》之作,实则出自南朝梁代一位学者的笔下。
此书名为《古今刀剑录》,书中详细描绘了刘备铸就那八柄剑的传奇场景,同时亦记载了这八柄宝剑最终的归宿。
首先,这把剑属于刘备本人,然而刘备已拥有双股利刃,因此此次他锻造的剑显然并非专为战场杀伐之用。
此次刘备所铸之剑,全长三尺六寸,换算之下,其长度尚不足一米。
在古代战争之中,武器之长短尤为关键,因而流传着“一寸长,一寸强”的谚语。武器一旦加长,其攻击范围亦随之扩大,于战场之上便占据了更为显著的战术优势。
区区不足一米的单手剑,实难登战场之用,其功能不过是在近身交战中稍作施展。
然而,他已登基称帝,还有何人敢与他近身肉搏?故而,刘备所铸的八口宝剑不过是摆设之物。
装饰品亦有其独特价值,古人常以剑作为身份的象征。自上古黄帝时期始,此习俗便已盛行。黄帝,即轩辕氏,便亲手铸就了著名的轩辕剑。
而后,谈及越王勾践之剑与吴王夫差之剑,这两把名剑虽同属宝物,却未曾披荆斩棘于沙场之上。它们的存在,实则只是为了彰显“王者”的尊贵身份。
既然如此,刘备为何不仅需打造属于自己的那把神剑,而要费心铸就八把完全相同的利器呢?
一看刘备把剑给了谁就懂了。
这八柄宝剑中,除了刘备亲手所持的那一把,其余分别属于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诸葛亮,四人皆为刘备称帝之际的四大功臣。
余下三柄,分别赐予刘备的嗣子刘禅、刘永、刘理,此乃蜀汉王朝之继任者。
换言之,刘备仅将这八柄宝剑赠予了自家的子女以及最贴心的兄弟。
在刘备心中,关羽等人与之相依的并非仅仅是武将或大臣,而是他真挚的兄弟。纵使未曾与诸葛亮、赵云正式行拜把之礼,但伴随彼此走过的岁月,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早已超越了任何形式上的结盟。
刘备赐予儿子宝剑之事自是不言而喻,而他对众兄弟亦赐以剑,实则意在昭告他们,彼此间情谊非凡,在这片大汉江山之中,他们自有一席之地。
刘备赠予宝剑,意在凸显与这数人间的深厚情谊。若再将此剑转赠他人,岂不是让刘备的赠剑之举显得徒劳无功?
在蜀汉五虎将之中,唯独黄忠与马超未曾获得赐剑之荣。其中,黄忠是在赤壁之战之后,方才加入了刘备麾下。
纵然刘备入主益州之际,黄忠因功绩显著而备受赞誉,然而这些功勋并未足以撼动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。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位杰出的武将,与关羽等人相较,仍存在根本性的差距。
马超的结识时间更显晚些,直至刘备攻占益州之后,二人才得以相见。最终,得益于刘备对人才的珍视与厚爱,马超才得以被留于麾下。
马超素来声名狼藉,其成名之由,实乃凭借其过人的武力,堪比一代战神吕布。彼时蜀汉急需此类杰出人才,刘备不惜费尽心思,将他纳入麾下。
实则,在刘备的心目中,马超的分量相对最轻,远不及关羽、张飞等人的地位,因而他自然无法获赐宝剑,与他们共享天下。
因此,刘备所铸之剑与所赐之剑,实则并非出于对个体的嘉奖,而更像是一场象征性的分封典礼。唯有与刘备关系极为亲近者,方有资格获此殊荣,而黄忠与马超,显然并未达到这样的资格要求。
免责声明: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!
配资行情最新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